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好风凭借力 融合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8-11-1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好风凭借力  融合正当时

——民建无锡市委开展军民融合工作专题调研

 汪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对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方法和重点等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标志着党对军民融合工作地位作用和特点规律的认识、判断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境界。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将产业强市战略融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工作为抓手,努力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苏南模式”“无锡路径”,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扩大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军民融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无锡军民融合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无锡现有军工企事业单位28家,科研生产单位10家,己取得保密资格的“民参军”企业达到180余家,军工产品配套企业200多家,民营企业“参军”数量列全省第二位,预计2017年无锡市军工企业军品年销售额同比将增长20%以上。无锡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和民口配套企业生产行业涉及航空航天、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车辆工程、新材料、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在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无锡市军民融合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就:

——坚持统一部署整体谋划。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落实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纳入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发展总体思路。专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无锡市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并就一些重点产业分别出台了配套文件。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先后成立了无锡市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无锡市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在发改委增设军民融合发展处,积极指导全市军民融合工作的开展。

——坚持军地对接寻求项目突破。首先,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的智库建设,积极筹建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无锡研究院、承办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等项目。其次,积极引进军民融合项目,成功争取中船重工、中科芯、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等项目落户无锡;分别与中国兵器集团、中航西飞民用飞机公司等单位对接,洽谈协商部分军用技术转民用等项目。

——坚持平台建设促进发展。无锡市通过加强与深圳量子防务等单位的合作,加快无锡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于2016年7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军民融合企业协会,该协会目前已有会员单位70余家,成为推动无锡地区优势企业与在锡军工研发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2017年3月,市政府还协助614研究所举办长三角地区军民融合推进会等重大活动。2017年,无锡市还在现代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了5000万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12家企业还获得了江苏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370万元。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无锡市军民融合工作虽然有了很大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还遇到一些突出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1、军民融合发展领域有待深入。一般而言,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军转民”、“民参军”两种方式。其中,民参军主要是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参与军工项目开发。在军转民方面,主要是指一些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推进军工高科技产业民用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化发展。就目前无锡市军民融合发展状况来看,“民参军”方式的军民融合工作发展较好。不管从民参军的企业数量,还是合作项目开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是从“军转民”项目开展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锡市在航空、船舶、电子信息等领域拥有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的部队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但是在军工技术成果向民用转化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这其中固然有军地体制的障碍,以及军品和民品需求差异等因素,但也有一定的信息交流不对称、转化机制不完善等原因。

2、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由于军民融合项目的特殊性,因此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制保障,使军民融合发展进入制度轨道。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依然处在实践探索阶段,从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层面,到地方相应政策落实执行层面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特别是在民营资本参与国防建设信息共享,以及军工技术成果向民用转化的机制等方向,还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军民融合的长远发展。

3、军民融合的具体工作有待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所需军地双方、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合力有待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军,这就需要军队和地方建立起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目前无锡市军民融合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上述工作还有待加强。从“民参军”视角来看,民营企业要想参与军工产品研发生产需要取得军工四证,从申请到最终进入装备承制单位目录周期一般为2-3年。在此期间,民企需要有大量研发等费用的预先投入,这对于希望参与国防建设的民企来说,无论是资金还是时间上,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此外,由于国有军工企业在专属领域特殊性,对民营企业来说,军工产品需求信息不能通过公开市场所获得,导致需求信息掌握不足或滞后,或只能通过非制度化渠道。因此,需求信息模糊或获得信息成本较高。在军转民项目发展方面,同样存在着信息沟通不顺畅等现象,导致军用技术成果民用转化效率不高。

 

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军民融合理念的宣传引导。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认识军民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把军民融合工作纳入无锡市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部门的考核中,积极主动推进军民共用技术创新、项目合作,有规划、有侧重、有层次地加大军民融合力度。

同时,加大对军民融合观念的思想宣传和引导,要充分利用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以及新时代网络媒体等传播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宣传军民融合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全体社会对“军民融合”工作的广泛认同。

2.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由无锡市委、市政府、部战区相关部门和驻地部队参加的无锡军民融合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军工集团联络员机制,定期制订军民融合发展计划。二是密切关注国家层面军民融合政策制定的进展,加强军地双方协调沟通,梳理汇总地方配套政策,推进无锡市地方军民融合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民参军”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它们更好地参与军品项目的开发;对于“军转民”项目,增加军用技术民用转化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和力量,激发军用技术及成果的转化的积极性和力度,对于参与重要的军转民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和优惠措施。三是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鼓励有优势、有实力、有意愿的地方民营企业和资本参与军民融合的发展。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帮助这些企业获得军工“四证”等“民参军”资质,以及进行“民参军”的项目评估;军队相关主管部门应简化、优化相关工作审批程序,解决这些企业在“民参军”项目实施中遇到的资源投入、技术评估等实际困难。

3.创新军民融合实施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无锡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科技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深度对接,促进重点领域的军地双向共融。基于公共服务平台,使军工企业更加深入了解无锡地方产业特色以及企业技术优势,也能够帮助地方民营企业及时获得军品的需求信息,也能促进军用技术成果与地方特色产业转化。二是充分发挥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无锡研究院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驻地军队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政策研究、产业规划等方面的合作,为无锡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资源支持方面,通过国家物联网示范区,以及建设无锡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推动基于物联网的军事后勤创新,推进和提高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提升地区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三是建立无锡地区军民双向技术交易市场,构建军工领域公益性科研成果政府征用机制。通过设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对无锡地区军用技术的民用化和民用技术的军用化进行评估作价。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计划,推动公益性军工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利用军民双向技术交易市场实现军民技术的互相转让、联合开发、融资购买等。技术市场还可以提供相应产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无锡地区军转民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实现军工公益性技术转化的产业发展效益。

4.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无锡物联网产业技术优势,以军民融合需求为牵引,培育军民融合龙头骨干企业,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引入十二大军工集团及国家科研院所等资源,鼓励支持无锡知名“民参军”企业做大做强,助力中小微新型企业孵化成长,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规划建设好滨湖区国家工业设计园、宜兴经济开发区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新吴区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并购,重点培育军工物联网、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与先进材料、后勤保障、军工文化创意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与部门共同探讨推进五项工作

    民建无锡市委围绕“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开展调研,并作为市政协集体提案持续关注这项工作。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也是新生事物。我市立足自身优势,统筹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无锡路径”,可以说,好风凭借力,融合正当时。在做好军民融合工作深度调研、联系提案回复之后,我们在思考,如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我们认为有几方面的工作尚需持续发力。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发改委增设的军民融合处,负责协调推进全市军民融合工作,但是由部门处室协调各方面工作尚显力不从心,建议效仿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机制,建立市一级的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市委领导担任主任,市政府、军分区相关领导代副主任,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代委员,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二是希望市政府与无锡联保中心、军分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办法等能够固化下来。

   2.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在新吴区科创中心落户,致力于打造“五个一”——“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一个展示展览中心、一个项目孵化中心、一个公共服务中心和一系列军民融合直通车活动”。平台的开发和运营是军民融合的有力保障,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更大的动力,提升平台功能。

    3.开展精准对接活动。目前,虽然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面向市场公开发布需求,但还是单向透明的。建议依托“直通车”活动,推动无锡企业更多的先进产品进入军方采购渠道。

    4.助推重点产业发展。发挥614所、703所、702所等军工科研单位优势,加强关键技术军地联合攻关,推进两机配套,深海装备等产业发展。依托无锡物联网、“太湖之光”高性能计算机中心等区域禀赋优势,在先进感知、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大数据等项目上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5.完善相关政策扶持。在整合现有政策基础上,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重大项目建设、企业上市、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无锡军民融合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推进军民技术、产品、资本、人才等多方融合,发挥好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