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无锡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发布时间:2019-02-1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无锡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民建无锡市委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2017年8月31日至9月29日,省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无锡市开展了环保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经省委省政府批准,12月27日,督察组向无锡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反馈。根据环保组对无锡督查情况,无锡市存在危废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督查意见指出,全市工业固废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全市每年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处置能力缺口分别达1.46万吨、1.43万吨。

根据统计,2016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67.29万吨,综合利用量39.39万吨,处置量27.90万吨。危险废物中数量比较多的有废酸、含铜废物、表面处理废物等。全市主要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居前5位的企业为瀚宇博德科技(江阴)有限公司、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江阴东华铝材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深南电路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士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5家企业合计产生工业危险废物23.91万吨,占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35.53%。

危险废物的大量堆积,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轻则对环境造成影响,重则危及生命,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生态环境的修复周期长,恢复慢。工业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处置利用,直接影响到我市的经济转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固体废物处置的重中之重,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亟待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工作采取分类处置的方式。低风险类的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采取市场化运作。一般工业固废中的炉渣、粉煤灰等,危险废物中的含铜污泥、废油、废溶剂等,因其具备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或综合利用的手段比较简便,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比较完备。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综合市场价值为正。一般风险类的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供需基本平衡。

危险废物中的表面处理污泥(镍、铬)、品质较差的废油或油泥、废盐酸等,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但综合利用成本较高。

我省前期建设了相当数量的综合利用设施,基本上保持供需平衡。综合市场价值通常为负,市场竞争一般。重点风险类的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明显缺失。

一般工业固废中的水处理污泥、废毛、废布条边脚料等以及危险废物中需焚烧和填埋处置的类别,只能通过焚烧和填埋进行无害化处置。我市未建设此类固体废物的处置设施,处置能力弱。此类固体废物的处置成本比较高,存在重大的监管风险和压力。

二、工业固废处置的瓶颈与困难

1.危废处置单位的处置需求与实际危废的产生需求不相适应。我市工业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稀缺,固废处理项目“选址难、上马难”的同时,部分固废处理企业又出现固体废弃物供应量不足、企业“吃不饱”的现象。处置利用设施不配套,且危废处置单位对产生危险废物企业存在“挑食”现象。单从处置能力上来看,大部分的危险废物实际产生强度小于处置能力,但危废处置单位一般会采取优先处置热值高或回收价值较高的危废,对于热值低或回收价值低、难以处理的危废则要延后处置并要价较高,造成部分产废企业危废物库存增加,部分企业还可能违法处置,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事件,增加环境风险。另外,因危险废物的特殊性,其处置利用分工比较明确,部分特殊类别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为零,尤其是需焚烧和填埋类危险废物,无处置渠道,大量危险废物暂存在各企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和监管压力,同时占用了大量的企业仓储资源。

2.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工艺落后,易造成二次污染。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中,焚烧炉尾气处理设备简陋,缺少在线监测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及健全的烟气净化系统,易造成再次污染。

3.危险废物管理难度大,跨区域流通困难。固体废物尤其是重点风险类固体废物的处置利用,现阶段仅限于省内流通。国内跨区域转移处置存在区域壁垒,接收地政府通常不同意辖区以外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转入,异地处置比较难以实现。

4.存在经营许可“脱节”现象。特殊行业应提前办理资质延续,而有关部门却手续繁杂,工作滞后。危废处置单位的经营许可证换证周期较长,经营许可“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三、建议与对策

1.注重源头减量,把数量规模降下来。要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降低固废污染总量。要强化“谁污染谁治理”意识,增强企业工业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源头减量、尽量回收利用的同时,降低资源化门槛,提高企业积极性。比如,允许废催化剂、废活性炭、废包装等可回收、可再生类危险废物的原厂回收、再生。允许一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企业利用自身生产完善的设施、成熟的生产工艺,将一些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作为原辅料回用于生产,或加工成符合标准的副产品,再比如将含有重金属的灰渣用到熔炼等。

2.重点清理排查危险废物存量。开展区域危险废物“清理存量”行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各类重点危废专项整治,并全面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促进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基本摸清全市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状况。通过摸清存量情况,进而制定相应处理对策。

3.鼓励危废经营单位采用成熟技术,节约处置费用。帮助和鼓励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引进人才,从技术上支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工作,优势互补。可以让企业、监管部门乃至社会认识到危险废物是一种资源,处理得当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要去掉危险废物资源化上投鼠忌器的思想包袱,算经济账、社会账、环境账。

4.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走产研结合之路。环保研究所,特别是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工程设计的研究院所,在长期的污染治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储备了大量成果,具有相对高的技术水平和相对全面的科研手段,且有一定的监测设备和能力,在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危险废物的处理目标最终要做到务实化、减量化、资源化,这就要求在做治理方案时必须科学决策,充分考虑处理工艺、处理办法,而这正是科研院所的强项。它可以将这些废物通过处理,一部分彻底销毁,一部分转化利用,变废为宝。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科研院所希望直接参与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一家或几家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成立某种形式的实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建优先型企业,有的科研院所已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有关部门应对于这些举措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落实减免税收政策,增加财政补贴等。

5.提高领导层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基本国策的重要地位。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评价政府工作和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制订考核奖惩办法,健全环境保护考核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对干扰环境保护工作行为,坚决给予党纪制裁,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鼓励园区内企业间循环利用危险废物。为推动工业园区实行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促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开展同一工业园区内的特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作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料进行利用的活动,与上级部门申请该类企业免于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可行性开展研究,进一步畅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运行渠道,形成企业间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协作链网,从而在总体上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

7.依托“互联网+”,建立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动态评估全市危废处置能力。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追踪危险废物流向,从而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加快推进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电子跟踪监管,提高管理效率。结合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借助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信息数据库,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水平。推动与交通主管部门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全市危废储量登记管理,动态评估全市危废产生及处置需求及处置能力的匹配程度,科学决策。

8.挖掘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能力。在许多发达国家,危险废物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已有30 多年历史,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发挥了巨大作用。相比填埋和焚烧而言,水泥窑协同处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是推动水泥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我市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熟料生产能力825万吨/年,协同处置潜力巨大。同时,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成功案例很多,可为我市协同处置提供充分的借鉴意义,通过协同处置,可进一步提升挖掘我市危废处置能力。